近日,教育部印发《中小学校园食品安全和膳食经费管理工作指引》,对加强中小学校园食品安全和膳食经费管理,提出了明确要求。
针对学校主体责任和教育行政部门行业主管责任,《指引》强调校园食品安全和膳食经费管理要落实学校主体责任,校长应切实履行第一责任人责任,严格规范执行陪餐制度,每学期面向师生和家长组织开展一次食品安全满意度测评。指导各校成立校园膳食监督家长委员会,强化家长监督。
对于学校食材采购、进货查验与索证索票、加工制作、原料贮存、人员管理、添加剂管理、食品留样、清洗消毒、环境卫生、废弃物处置、信息公示等关键环节管理进行规定,《指引》明确要求严把食材供货关,严格规范大宗食材进货查验,建立“双人或多人联检”查验制度,强化食材进校园管理。要求推进中小学自营食堂建设,强化食堂承包(委托)经营及校外供餐管理,应通过公开招标等公开竞争方式确定,严格落实准入、考核评价和退出机制。
此外,《指引》重点对膳食经费管理提出要求,明确自主经营的中小学校食堂需独立开展会计核算,加强对实施营养改善计划学校的财务管理,指导各地科学统筹资金,全面加强监管,实现信息公开。
学校食堂作为保障师生饮食安全的重要场所,必须严格遵循食品安全法规,确保食品安全可追溯、加工过程透明化、财务管理规范化。各地各校聚焦校园食品安全和膳食经费管理突出问题,首要任务是保障食资双安,目前,持续推动校园餐监管专项整治工作走深走实强调五大要点。
一是底数要清,情况要明。提高政治站位,切实增强使命意识和紧迫意识,深化专项整治重要意义的认识,校方领导与管理人员需全面掌握食堂基本情况及其运作流程,做到一切了然于胸。联合市场监管局、教育局等部门,强化供应链源头监管,对中小学校园食堂食材供应商进行全面排查,建立严格的准入与退出机制。对不符合要求的供应商进行整改或取缔,确保食材来源安全可靠。
二是制度要细,执行要实。需进一步优化学校食品安全与膳食经费管理制度,细化管理细则,明确各层级职责,确保制度严密、责任明确、执行高效、管理有方。压实各级责任,加强压力传导,压紧压实驻在部门行业部门监管责任、学校主体责任,加大督导力度,以检查促整改、促治理,深入调查研究,完善监管制度,确保专项整治推进更加有力。
三是财务透明,开支规范。严格执行资金安全管理,设立专项账目记录膳食经费资金流动,加强日常监控与信息上报。规范经费管理,开展专项审计,对中小学校园膳食经费的收支情况进行全面审查,严查挪用、截留膳食经费等违规行为。同时,加强预算管理和执行监督,确保膳食经费专款专用,强化食品安全与资金安全的监督审查,防止任何挪用或侵占行为。
四是设施完备,档案齐全。加强流程管理,推动学校食堂硬件设施投入改造及软件系统迭代升级,硬件软件两手抓,加强从业人员培训,提高食品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同时,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确保食堂运营规范有序。保证所有环节留痕随时可供检查审核,坚持“点”上发力、“线”上贯通、“面”上覆盖,全面提升管理水平。
五是注重卫生,优化服务。提升食堂管理与服务质量,确保师生饮食安全、满意且健康,增强师生的满意度、幸福感与安全感,同时积极培养学生的节俭意识,反对浪费。
只有紧盯食堂相关人员中的“关键少数”,动真碰硬、即查即改、依法推进,让学校食堂后勤采购、财务等重点岗位无漏可捡、无洞可钻、无利可图,才能保证食资双安、落实校园餐监管工作,把整治校园食品安全和膳食经费管理的“治标”成果转化为治理腐败的“治本”成效,确保专项整治取得更大实效,筑牢校园食品安全防线,保障师生“舌尖上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