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智能秤研发日记

今日头条 时间:2019-01-16 13:42

      2018年11月8日,我们的第一批智能秤终于成功交付了。创业六年来,最让我煎熬的研发过程就是这台秤。它虽然没有高精尖的技术门槛,但对于一个纯软件研发团队来说,却是一段痛苦的经历。永远不要低估一个你不熟悉的领域,永远要对在某一个专业领域做到极致的人心怀敬意--by 李博文。



 
为什么做这样一款智能秤?
      食堂管理,出入库台账登记是很重要的一环,电子化的记录经常被人提出的核心问题是:如何确保数据的真实性?明明是20千克的菜,称重的人可以录入25千克,这5千克就“损失”掉了。前些年我们给用户提出的解决方案是,拍照取证,有图有真相。称重的时候用专用的手机APP拍照,拍实物、拍票证、拍称重显示。看上去效果很不错,在很多地方也都应用起来了。一段时间后,新的问题来了,很多食堂工作人员抱怨,工作量太大。每天有那么多工作要做,还要拿着手机到处拍。于是,我们想到如果能有一台秤,通过简单的一个按钮,就能将拍照,称重,录数据上传的工作一次完成,就能大大降低工作量。这一想法也得到了几乎所有用户的一致认同,但寻找了很久,也没能找到满足要求的硬件设备。我们预感这是一个机会,值得投入精力自主研发。



“尿壶秤”的诞生
      我们的团队软件经验丰富,效率和质量都是一流的,但从没开发过硬件。我小时候经常拆收音机,前些年业余捣鼓过3D打印机,凭着这份自信以及为了节省研发成本,我决定自己带团队研发,从2017年5月开始,抽出一个小组专门做软件,新招了一位嵌入式工程师做助理,由我们两人组成硬件小组。从威客网低薪请了一位设计师做外观和结构设计,又从淘宝、阿里巴巴买了几十种不同的主板、屏幕、摄像头等硬件进行测试选型,搭建了一个简易的硬件实验室环境,用淘宝淘来的3D打印机打样,自己小批量组装。几乎每天的时间都花在了这个实验室中,回头想想,整个过程都很DIY。
六个月后,第一批样机成功下线,并送到几所食堂开始试用。软件部分还算好,问题不大。硬件却丢人丢大了。
1、摄像头USB线太长连接不稳定
2、秤体移动不方便
3、触摸屏不灵敏
4、电池待机不到10分钟
5、结构很XIER,工作人员都不敢用,怕摸坏了
6、主板功率不够,一不小心主板就烧坏了...
还有人说,这个秤外观丑得要命,像一个“尿壶”。歼20的总设计师说过,外观好看的战机,其性能也是优秀的。我觉得这个理论同样适用于这台尿壶秤,又丑又难用。




专业的事给专业的人做

      尿壶秤很明显是一个失败的产品,很多人开始对智能秤的市场潜力产生质疑,也有很多人开始质疑我和我团队的研发能力。我也考虑过放弃自主研发,转而继续寻找其它公司的替代产品。但找了好几个月还是没有一家合适的成品,并且持续的还有很多客户提出对秤的需求,我一咬牙一跺脚,再来一盘,继续研发。

      这一次我充分吸取之前失败的教训,花一个月时间找到了一位有类似产品设计经验的设计师(后来才知道这位设计师还获得过德国红点设计奖);亲自到深圳用两天时间走访了15家板卡方案商,一边学习一边考察,最终选定一家适合联合开发的方案商,将我们最不善长的硬件设计工作都外包给它;

      为了确保品质,外壳、秤体等金属加工件,我们同时找了多家供应商打样比较,并且不计成本,多大数零件都采用CNC高精雕刻(没错,是雕刻出来的,跟雕刻一尊佛像的工艺差不多);
最后的组装环节,我们也幸运得找到了一家成都本地代工企业(上市公司,业绩不景气也接创业公司的单),规模很大,管理规范,有严格的生产测试流程,各种进口测试设备也很齐全。由于工厂在本地,我们可以派驻代表全程跟踪生产过程,确保按照我们的质量要求,保质保量完成。
 


过程总是充满怀疑 

      当你在PPT上已经看到我们智能秤产品资料的时候,实际上它还只是一个“PPT产品”,一个零件都没生产出来。很多合作伙伴找我们要样机,时间推迟了一周又一周,一月又一月。
我们也想快,但吸取了上一次研发失败的教训,这一次我们必须要保证品质。一边小心翼翼验证设计,保持对供应商适度的压力,一边想方设法稳住合作伙伴和客户,不能失去信心。

 
结局总会眷顾努力的人
      从2018年5月1日重启研发,到11月8日首批成品交货,新一代智能秤又经历了190天奋战。成都、长沙、深圳三地10余名研发工程师异地配合,超过5000次的微信电话沟通,损坏了500余个样品零件,30余家零件供应商参与供货。研发过程为团队新增了(自主知识产权)2项外观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发明专利
这一代智能秤获得了交付用户的一致好评,摄像头像素高、对焦准确、视野充分,外观漂亮、结实耐用、结构设计合理,移动方便,电器元件工作稳定,所有在一代秤中暴露出来的问题都已经有效解决。好马配好鞍,有了这台稳定的硬件智能秤作为支撑,我们的软件优势才能顺畅地发挥出来。
      同时,专用于智能秤的操作系统-优秤OS,免费的云同步空间-优秤云,本地化AI识别组件等众多基于云和AI的配套软件也在加紧调试中,即将发布。后期,我会再写一篇文章跟大家分享关于软件平台的设计思路和一些研过程中的故事。
 

热点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