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菜进校园,如何保证餐餐安?

原创 时间:2023-09-18 14:25

近日,食品安全、营养健康等相关问题,“预制菜进校园”一事引发热议。预制菜被称为料理包,是指把原材料预加工之后,做成的餐食成品或者半成品,在添加一些辅料或使用食品添加剂,经过几道工序处理后,预制菜的保质期往往很长。
目前来看,预制菜进入学校有这些主要因素:一是预制菜帮助学校节省了切、洗、配料等环节的准备时间,让其能在短时间内提供快捷、便利的餐饮服务;二是预制菜可以通过集中采购、批量生产、规范管理等方式降低成本,具有较高的利润空间,这一商机让资本通过各种渠道和手段进入校园市场。
预制菜是城市化和食品工业化发展的产物,也是我国为了保障粮食安全和稳定供应的战略决策,但现阶段行业鱼龙混杂,不符合统一标准、未经严格筛查和正式审批许可的预制菜进入校园,对学生和家长来说的确弊大于利。

预制菜进校园是食安监管成色的试纸

自今年3月预制菜被首次写入中央一号文件以来,不少地方出台政策和标准,规范预制菜产业发展,2023年9月1日起施行的《四川省食品安全条例》就明确建立全省统一的食品安全公共服务溯源平台,要求完善对预制菜等跨区域执法协作机制及小食堂监管机制。


预制菜进校园是食品安全监管成色的试纸,要杜绝食品安全问题,保证学生舌尖上的安全,必须坚持“先预警、中巡查、后追溯”的原则,不断提升科技监管力度,让其成为监管执法的“得力助手”和“最强大脑”。
从食品安全角度来看,预制菜在生产过程中经过严格检测和处理,的确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满足食品质量与卫生安全需求,但保障食品安全并非只有提前加工塑封这一方式。
通过智慧化手段进行全链溯源监管也可以有效避免传统现场烹饪可能存在的操作不规范、环境不达标、食材以次充好等问题,现做配餐的食物带着人间烟火气给予温暖慰藉,从采购到餐桌的全面公示则给了学生、家长一份安心。

落实陪餐制度是优质学生餐食的标尺

预制菜进校园要让学生和家长放心,落实陪餐制度十分必要。今年8月28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等四部门部署校园食品安全工作,提到部署强化秋季学校食品安全工作,要求学校严格落实食品安全校长(园长)负责制和学校相关负责人陪餐制度。

陪餐人员负责对当餐食堂饭菜的外观、口味、质量等进行认真评价,负责征求就餐学生的意见建议,并做好陪餐记录。对于陪餐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立即指出,并要求食堂管理人员及时整改纠正。

当日食材详情、当日学生餐详情和当日陪餐详情随时可查,学生家长可以及时留言和反馈建议,在这种良性互动沟通下,食堂才能建立起公信力,得到家长公众的理解与信任。

规范财务管理是学校责任担当的缰绳

2022年7月,财政部、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校财务制度》的通知第二章第十条中提到:中小学校食堂应当坚持公益性和非营利性原则。学校自主经营食堂为学生提供就餐服务的,财务活动纳入学校财务部门统一管理,可在学校现有账户下分账核算,真实反映收支状况,并定期公开账务。学校采用委托方式经营食堂为学生提供就餐服务的,应当加强监督管理。

学校收取的每一分餐费都应用于学生餐,学校应在规范财务管理方面负起责任担当,不能使用劣质预制菜以次充好敷衍学生和家长。为方便学校领导以及上级主管部门监督,学校为学生提供餐食应采用线上采购方式,从下单、发货、验收、出餐各环节实现智能化监管,并形成相应的统计报表,减少人为干预,与此同时采用往来资金记录学校每一笔收入与支出,并上传记账凭证,让财务管理更加阳光高效。

总而言之,预制菜进校园须谨慎、听意见、强监管相关部门加强监管,提高食品安全标准,加快建成全省统一的食品安全公共服务溯源平台;学校食堂切实做好管理,保证学校食堂餐饮健康、营养、多样化,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保障和支持。

热点资讯